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扩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口关税调低后,国外产品必然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啤酒、饮料机械行业产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此,如何运用标准化为发展和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服务以及如何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新产品开发,是值得重视的新课题。
重视标准化工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重要技术基础。'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其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和基础保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19865项,行业标准62000多项。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我国的标准水平。目前已有43.5%的国家标准和一批行业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重点行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已达到了60%以上。
重新认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及标准化工作的三个阶段
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重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企业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就能有助于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标准化工作的三个阶段:首先要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用户满意的产品标准。
企业只有真正实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和仅凭以往的经验来制定标准,只有了解市场需求,包括显在的和潜在的需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才能制定出由用户来定义质量的产品标准。
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
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需的配套标准,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叫标准体系。其目的是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使企业能稳定地占领市场。只有一个孤立的产品标准是不解决问题的,一个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许多内部外部的因素,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不能稳定,所以建立标准体系就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加以规范。
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新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企业要想长久地赢得市场,就一定要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标准化只有全面支持新产品开发,才能最终确立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是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的。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标准化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遇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这就是市场需求统一化的解体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日渐增强并占据统治地位。这实际上是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挑战,挑战的核心不是大规模生产方式本身,而是其结果。过去的大规模生产,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当长。现今的生产模式是多样化和定制式的产品代替了标准化产品,多样化细分的市场,从统一的市场中迅速成长,逐渐摆脱大规模生产而转向一个新的生产模式,人们把这个新的生产模式,叫大规模定制式生产。
由于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如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企业重组,流程再造等)的应用,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向市场提供多样化、定制式的产品,而且不断增大的生产数量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生产。 由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发现以往的那种过分单一的标准产品虽然已经过时,但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对大规模定制式生产是极其有用的,例如:用标准化零件,按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形成多种最终产品。采取这样的生产模式,既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又可实现一定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产品系列化,不仅基础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且还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变型产品。由于零部件标准化和系列内的通用化,既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批量,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大规模定制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生产服务方式,被认为是当今企业竞争的新前沿,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在实现大规模定制的这种生产模式的过程中,标准化可以发挥出极其有效的作用,除了模块化之外,产品系列化、组合化也符合这个思路。
因此,首先应制定好产品标准,然后形成体系,再运用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这样一些标准化形式使标准化向纵深推进。大规模定制是对以标准产品为基础的大量生产的否定,并不是否定标准化本身而是否定标准化从前的模式,这是推动标准化向新模式、向制高点发展的原动力。
运用标准化保护具有最新最前沿技术的新产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以关税为壁垒的贸易壁垒的减弱,要充分重视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技术壁垒,这些技术壁垒已成为多边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欧盟、美国及日本都在积极利用标准化以发展和保护各自的工业并取得了成效。 我们要力争在《TBT协定》框架下保护民族工业,《TBT协定》既反映了大多数缔约方的意愿,也照顾、考虑到某些缔约方的实际情况与特殊利益,因此它除了包括共同遵守的原则与条款外,也包含部分例外内容:尽管在技术法规制定、实施方面要求不得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但如果为了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类安全和健康、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正当的,可进行例外处理;在标准的制定、实施方面,如果由于气候、地理因素或基本技术问题等,某种国际标准不适用时,则不要求勉强与该标准一致;执行本协议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照顾他们特殊的发展、资金与贸易上的需求,允许他们保护当地技术,而不需与国际标准一致,在一段时期内,可全部或部分免除他们对本协定应尽的义务。但任何国家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有意识地利用'例外条款',即使造成了技术壁垒也不违法。在这种形势下,更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民族、人文、资源、气候、地理、基本技术及发展中国家地位等特点,用好用足'例外条款',在《TBT协定》的原则下保护我国民族工业,做到有理、有礼、有节。
要按照WTO/TBT协议的要求,继续清理现行强制性标准,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向WTO成员国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继续清理现行强制性标准,对强制性标准不适应和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要及时了解掌握国际标准发展动态,把国外动态追踪工作落到实处,国外公司标准或行业团体标准经常修订,一旦行业有了某种技术上的突破,很快制定成标准,供生产直接采用。如只跟国际标准,不积极追踪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本行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某些国家或行业标准,仍将落后于人。因此,追踪国外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发展动态,吸收他人的先进技术,不断调整我国相关行业产品质量指标,这不仅有利于出口,还可利用别人的技术及限制措施武装自己以发展和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我国还要致力掌握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应把发展作为保护民族工业的主旋律,着力于开发具有最新、最前沿技术的新产品。利用技术标准壁垒限制进口,只能是权宜之计,发展是主动保护,而限制为被动行为。从长远的观点看,应鼓励企业大胆引进和消化吸收,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标准,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具有我国民族工业特色的新产品,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啤酒饮料机械制造企业应加强标准化工作
全国制酒饮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隶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委会的成员包括国内知名制酒饮料机械企业及外资企业近五十家,全国制酒饮料机械标准化中心隶属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标委会和标准化中心均负责我国啤酒、饮料机械行业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制订本专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宣贯新标准,组织本专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同时承担各有关企业的标准化技术归口服务包括企业标准的制、修订服务。
目前,标委会及标准化中心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有《啤酒桶》一项,行业标准《啤酒玻璃瓶灌装生产线》等三十五项。为了适应入世后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年将组织制定有关《饮料热灌装拧盖机》、《饮料热灌装生产线》、《PET瓶饮料灌装生产线》及《量杯式定量灌装机》等新行业标准,修订《洗瓶机》等七项行业标准,这些新制、修订标准将涵盖国内制酒饮料机械最新产品的最新技术,并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尽多地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尤其致力于提高产品基础技术采用国际标准的水平,推动我国啤酒饮料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入世后,啤酒饮料机械制造企业应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计划地研究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等地相应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情况,弄清国外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有效地促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在贯彻执行WTO总原则中的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的前提下,重视技术标准以及世贸组织TBT协定中所确定的有关技术标准原则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利用TBT协定中的有限干预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作为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的技术手段,探讨开展建立制酒饮料机械行业技术壁垒措施的前期研究。当前,为迎接加入WTO后的新挑战,各企业愈来愈体会到产品标准对进入国际市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国啤酒饮料标委会和标准化中心应该协助企业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切实解决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贴近市场,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加快标准制、修订的速度;进一步贴近企业,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与企业共同探讨入世后我国产品标准的制定方向,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企业要想长久地赢得市场,就一定要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标准化只有全面支持新产品开发,才能最终确立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是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的。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标准化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遇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这就是市场需求统一化的解体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日渐增强并占据统治地位。这实际上是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挑战,挑战的核心不是大规模生产方式本身,而是其结果。过去的大规模生产,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当长。现今的生产模式是多样化和定制式的产品代替了标准化产品,多样化细分的市场,从统一的市场中迅速成长,逐渐摆脱大规模生产而转向一个新的生产模式,人们把这个新的生产模式,叫大规模定制式生产。
由于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如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企业重组,流程再造等)的应用,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向市场提供多样化、定制式的产品,而且不断增大的生产数量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生产。 由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发现以往的那种过分单一的标准产品虽然已经过时,但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对大规模定制式生产是极其有用的,例如:用标准化零件,按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形成多种最终产品。采取这样的生产模式,既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又可实现一定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产品系列化,不仅基础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且还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变型产品。由于零部件标准化和系列内的通用化,既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批量,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大规模定制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生产服务方式,被认为是当今企业竞争的新前沿,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在实现大规模定制的这种生产模式的过程中,标准化可以发挥出极其有效的作用,除了模块化之外,产品系列化、组合化也符合这个思路。
因此,首先应制定好产品标准,然后形成体系,再运用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这样一些标准化形式使标准化向纵深推进。大规模定制是对以标准产品为基础的大量生产的否定,并不是否定标准化本身而是否定标准化从前的模式,这是推动标准化向新模式、向制高点发展的原动力。
运用标准化保护具有最新最前沿技术的新产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以关税为壁垒的贸易壁垒的减弱,要充分重视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技术壁垒,这些技术壁垒已成为多边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欧盟、美国及日本都在积极利用标准化以发展和保护各自的工业并取得了成效。 我们要力争在《TBT协定》框架下保护民族工业,《TBT协定》既反映了大多数缔约方的意愿,也照顾、考虑到某些缔约方的实际情况与特殊利益,因此它除了包括共同遵守的原则与条款外,也包含部分例外内容:尽管在技术法规制定、实施方面要求不得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但如果为了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类安全和健康、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正当的,可进行例外处理;在标准的制定、实施方面,如果由于气候、地理因素或基本技术问题等,某种国际标准不适用时,则不要求勉强与该标准一致;执行本协议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照顾他们特殊的发展、资金与贸易上的需求,允许他们保护当地技术,而不需与国际标准一致,在一段时期内,可全部或部分免除他们对本协定应尽的义务。但任何国家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有意识地利用'例外条款',即使造成了技术壁垒也不违法。在这种形势下,更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民族、人文、资源、气候、地理、基本技术及发展中国家地位等特点,用好用足'例外条款',在《TBT协定》的原则下保护我国民族工业,做到有理、有礼、有节。
要按照WTO/TBT协议的要求,继续清理现行强制性标准,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向WTO成员国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继续清理现行强制性标准,对强制性标准不适应和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要及时了解掌握国际标准发展动态,把国外动态追踪工作落到实处,国外公司标准或行业团体标准经常修订,一旦行业有了某种技术上的突破,很快制定成标准,供生产直接采用。如只跟国际标准,不积极追踪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本行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某些国家或行业标准,仍将落后于人。因此,追踪国外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发展动态,吸收他人的先进技术,不断调整我国相关行业产品质量指标,这不仅有利于出口,还可利用别人的技术及限制措施武装自己以发展和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我国还要致力掌握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应把发展作为保护民族工业的主旋律,着力于开发具有最新、最前沿技术的新产品。利用技术标准壁垒限制进口,只能是权宜之计,发展是主动保护,而限制为被动行为。从长远的观点看,应鼓励企业大胆引进和消化吸收,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标准,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具有我国民族工业特色的新产品,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啤酒饮料机械制造企业应加强标准化工作
全国制酒饮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隶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委会的成员包括国内知名制酒饮料机械企业及外资企业近五十家,全国制酒饮料机械标准化中心隶属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标委会和标准化中心均负责我国啤酒、饮料机械行业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制订本专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宣贯新标准,组织本专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同时承担各有关企业的标准化技术归口服务包括企业标准的制、修订服务。
目前,标委会及标准化中心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有《啤酒桶》一项,行业标准《啤酒玻璃瓶灌装生产线》等三十五项。为了适应入世后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年将组织制定有关《饮料热灌装拧盖机》、《饮料热灌装生产线》、《PET瓶饮料灌装生产线》及《量杯式定量灌装机》等新行业标准,修订《洗瓶机》等七项行业标准,这些新制、修订标准将涵盖国内制酒饮料机械最新产品的最新技术,并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尽多地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尤其致力于提高产品基础技术采用国际标准的水平,推动我国啤酒饮料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入世后,啤酒饮料机械制造企业应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计划地研究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等地相应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情况,弄清国外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有效地促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在贯彻执行WTO总原则中的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的前提下,重视技术标准以及世贸组织TBT协定中所确定的有关技术标准原则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利用TBT协定中的有限干预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作为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的技术手段,探讨开展建立制酒饮料机械行业技术壁垒措施的前期研究。当前,为迎接加入WTO后的新挑战,各企业愈来愈体会到产品标准对进入国际市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国啤酒饮料标委会和标准化中心应该协助企业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切实解决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贴近市场,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加快标准制、修订的速度;进一步贴近企业,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与企业共同探讨入世后我国产品标准的制定方向,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0条评论